
《秋兴八首(其一)》说课稿(精选3篇)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,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。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秋兴八首(其一)》说课稿(精选3篇)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秋兴八首(其一)》说课稿1【教学目标】
1、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。
2、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1、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。
2、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。
【教学步骤】
一、导入新课
公元759年,杜甫为避“安史之乱”,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,寓居成都,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。765年四月,严武病逝,杜甫失去依凭,于是离开成都,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(今四川奉节),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。《秋兴》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,共有八首,“玉露凋伤枫树林”是其中的第一首。
二、赏析课文
1、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?表达了怎样的感情?
首联以秋风起兴,以枫叶凋零、秋气萧森,寄寓老大伤悲、凄苦落寞的情怀。颔联紧承首联“巫山巫峡气萧森”语意,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:骇浪滔天,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;阴云匝地,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。颈联倾诉思乡衷曲,以“丛菊两开”、“孤舟一系”的图景,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。尾联在一亩的秋风里,一 ……此处隐藏5173个字……>
“丛菊两开”如何理解?“他日泪”是什么意思?
学生进行分析讨论,交流总结。
明确
前面都是写大自然,写夔州的秋景;在这两句中,一个流泪的人——诗人自己出现了。他是在“秋兴”这组诗的前一年春天上的“孤舟”,到那年的秋天,在旅程中看到了菊花的开放;现在又是一年的秋天,菊花又开了,他两次看到菊花开放,所以是“两开”:本来以为登上船就可以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,很快的回到北方、回到长安了。可是,一年又过去了,有看到菊花的开放,因为路途的不安定,我现在依旧被阻滞而羁留在途中,依旧在长江三峡中漂流——“两开”之间代表的是时间的流逝。
去年看到菊花开的时候我流下泪来,今年看到菊花开放我又流下泪来,流下像从前一样的漂泊思乡之泪。
现在他说我的心就和这条船结合在一起了,这个孤舟是我回故乡去的唯一的依赖。此时我不得已把船系在岸边,其实所系的不只是一条船,而是我欲回故园的一片乡心!
4、“寒衣处处催刀尺,白帝城高急暮砧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?
学生讨论明确
以景结情,“刀”是剪刀,“尺”是量尺,“催”就是催人拿起刀尺,缝制寒衣。这是什么?有家的人啊!有家的人都要准备过冬的衣服了,而此时杜甫仍漂泊在旅途中,他的“寒衣”在哪里?所以当他听到每一家都在准备过冬的寒衣的时候,他听到白帝城上传来“暮砧”捣衣声的时候,他更有一种流落他乡的漂泊之感。
(六)课堂小结
刘禹锡诗云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但杜甫的诗,不但悲自然之秋,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,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,融情于景,景中含情,字字发自肺腑,感人至深。希望大家课后仔细品味。